
最近在市場上發現一堆這樣的“玉料”,攤位周圍還圍了不少人挑挑揀揀,詢問之下,竟然100塊就能買到這種“紅皮白肉”,大家覺得如何呢?
其實有經驗的玉友一眼就能發現東西不對,和一位玉友聊起來,他很認真的問:“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賣那些染色籽料呢?賣真的不好嗎?”
仔細想想,這個問題,確實令人深思,其實,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加復雜,到底是那方面的原因導致染色造假一直存在呢?
一、市場惡意的追捧
多年前,和田玉行業受捧的原料,并非那些皮色艷麗或者是沁籽,而是求玉質較為完美的玉質,或是白度較好的光白籽料。
隨著時代的變化,籽料也開始講究身份的特征,皮色是鑒別和田玉籽料的主要特征之一。
當然,更多的是來滿足人們日益瘋狂追求皮色的需求,所以那些在作品上留下毛孔區域的籽料,往往更加受歡迎,這是和田玉收藏行業審美變革的一個縮影。
那么,市場就是這樣,只要有需求,就會有商機,沒有好皮籽料就來制造染色籽料,其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模仿和田玉籽料的皮色,提升觀賞性和工藝性能,以欺騙消費者,提高售價。
這有兩種情況:真籽上色和假籽上色。
和田玉真籽上色,一般是為了提高賣相,比如染色成各種皮色提高籽料的價值,讓差的和田玉籽料賣個好價錢。
另一方面也為了遮擋天然瑕疵,有時帶有裂紋、雜質、瑕疵的料子,正常的日光條件下,就能比較明顯的看出,這對價格肯定是有很大影響的。
染色成比較深的顏色,這樣瑕疵就看起來不太清楚,能被有效的遮蓋,再者就是重皮色之下相對來說是很難看清楚玉質結構的,所以一些結構差的料子也容易被遮擋住。
一番處理,不僅遮瑕效果好,還利潤高。
另一種假籽上色的,用一些磨光的山料,或是石頭做成假毛孔再上色,根本不是天然的籽料。
這樣一番操作下來,有些看起來比較好的,能賣到上萬,而有些比較大的擺件,甚至能賣到幾十萬,可以說,只要能賣出一個,就能大賺一把!
二、俏色的陷阱
對于玉雕創作來說,顏色鮮艷的皮色有哪些好處呢?
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制作一些俏色的作品,比如俏色的花鳥山水,有天然之感。
俏色的特別之處在于它能夠在保留玉料原色的基礎上,通過設計將俏色部分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,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好的皮色再加上恰到好處的俏色,誰不喜歡呢~
正因如此,俏色的陷阱也慢慢浮出水面,例如利用上二皮的料子直接俏色雕刻,有些切料由于雕刻后毛孔面積留的比較少,所以經驗少的玉友就會被蒙蔽,再者就是先在一些牌面上做工,然后在雕工之上打磨做舊,或是直接上色,營造成皮色毛孔的樣子。
比如下面這張圖的皮色,你覺得如何呢?
三、愛撿漏
行業里籽料染色已經是廣為人知的一個秘密,但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玉友一次次上當?
其實也不難發現,造假染色中很多一部分消費群體就是愛撿漏的玉友,想以低廉的價格獲得一塊“好籽料”!
很多玉友入行后,懷揣著一顆撿漏的心,總想著以小搏大,以為這樣就能撿到漏。
但其實,老玩家不會這樣,幾乎沒有想撿漏的心態。
如果想著口袋里的幾百幾千塊錢,就想著要買紅皮白肉,然后再一出手,就想著賺個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。
這是漏嗎?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數。
或許是過于追求高品質的玉料,而忽視了染色的風險;
或許是被不良商家的營銷策略所迷惑,沒有進行充分的調查和比較;
也或許是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,無法識別染色的真偽。
無論是哪種原因,我們都應該加強對籽料市場和染色技術的了解,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,一定要多看多學習,多上手,多實戰;
一不要抱著撿漏的心態玩玉;二切記寧缺毋濫,避免再次上當吃藥。
在當今市場中,造假仿冒者屢見不鮮,幾乎難以避免,雖說行業水深,其實是“水渾”,多的是渾水摸魚之人。
造假可能越來越多,方式也越來越多樣,但只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心態,也許就能規避掉絕大部分的造假了,你說呢~